首页 / 资料下载 / 知识百科

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3-12-21 访问次数:133

20世纪90年代末期抗体技术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针对恶性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的应用。免疫疗法在癌症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较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来识别和对抗肿瘤细胞。双特异性抗体能够招募免疫细胞参与随后杀死肿瘤细胞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抗肿瘤双特异性纳米抗体Anti-tumorbispecificnanobodies

抗体名称 靶标 治疗疾病
IE2-AIb8/6E10-AIb8 HGF/HSA HGF表达肿瘤,如胶质瘤
MaAbNA HER2/EGFR1 乳腺癌
ttαGFP-αCEA
ttαGFP-αEGFR-αCEA
CEA/GFP/EGFR 人表皮样癌
VHHEGFR-VHHGFP GFP/EGFR EGFR阳性肿瘤
VHHCD3ε-VHHCD19 CD3ε/CD19 特异性表达CD19的肿瘤
7D12-5GS-6H4 Vγ9Vδ2-Tcells/EGFR Vγ9Vδ2-Tcells的肿瘤
EGFR相关肿瘤
ENb-TRAIL DR/EGFR 大肠癌、肺癌和胶质瘤
RR2-H-RR4-Lip HER2表位1/HER2表位2 乳腺癌
Muc1-Bi-1 Muc1/CD16 Muc1细胞异常表达引发的多种癌症
NanoCAR HER2/CD20 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PEG-S-Fab CEA/CD3 人结肠腺癌细胞治疗
SBC77 CEA/CD16a CEA在不同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的治疗
(包括结肠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
STAR-isolatedNb157 CD13/TIM3 急性髓系白血病
Bi1/Bi2 FP/EGFR 肺癌、头颈癌和结肠癌等高表达EGFR的恶性肿瘤
TSsdAb CD16/EGFR EGFR阳性肿瘤


CAR-T细胞
CAR-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modified T cells)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修饰使T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的一种新型肿瘤免疫疗法。CAR结构通常由抗体单链可变片段scFv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结构域连接而成CAR修饰后的T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并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单链抗体在CARs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寡聚化导致强直信号转导、T细胞衰竭和体内表现不佳。此外CAR-T细胞治疗虽对B细胞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针对其他实体肿瘤和抗原的疗效仍有不足。因此为克服目前CAR-T细胞治疗的困难与局限研究者们致力寻找能够替代单链抗体的其他抗原结合域其中纳米抗体和双特异性纳米抗体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目前以纳米抗体作为CAR细胞外抗原识别结构域的研究主要靶向CD19CD20CD30CD22其中以CD19CD3组合的研究最为广泛。CD20是一类重要的B细胞表达分化的抗原Ca2+通道中参与调控细胞周期进程。CD47在肿瘤细胞免疫抵抗和逃逸中起重要作用。CD22是一种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赵振东等构建靶向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弥补了scFv在分子量、分子表达和功能发挥上的缺陷。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可调节人体免疫以避免正常的组织损伤。CTLA-4PD-1的抗体药物分别获批并投入使用开启了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抗体药物时代。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限制了T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了过度刺激维持了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

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使癌细胞死亡但该疗法存在缺陷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疗效。目前,通过免疫骆驼筛选获得靶向PD-L1CTLA-4的纳米抗体KN035KN044从而构建能够同时结合PD-L1CTLA-4的双特异性纳米抗体。

补体系统介导的肿瘤免疫
补体系统能够清除病原体和受损的宿主细胞。然而只有部分治疗性抗体能够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需要寻找增强补体激活的新策略。补体系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补体固有成分C3分子和C1q补体活化产物C3aC5a及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和mCRPs


靶向肿瘤的治疗性抗体
肿瘤靶向治疗需识别肿瘤细胞与常规细胞的不同设计适合的分子药物能否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是其关键因此靶区域的准确定位是关键。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分子量小、穿透性强的特点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目前HER2靶向治疗是对HER2阳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学者HER2上不同表位的单特异性VHH和双特异性VHH进行比较表明双特异性VHH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设计出靶向HER2并经人源化改造的双表位纳米抗体并通过细胞杀伤性试验证明了该抗体对HER2阳性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效果。


参考文献
YUAN Bo,WANG Jie-wen,KANG Guang-bo,HUANG 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Bispecific Nanobody. China Biotechnology, 2021, 41(2/3): 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