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下载 / 知识百科

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剂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4-01-08 访问次数:12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认定所有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以及患有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头面部暴露的Ⅱ级暴露者均应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时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抗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剂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近年来,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先后在印度、中国等国家进入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国家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狂犬病暴露人群中被动免疫制剂应用不足的问题。当前,临床应用的狂犬病单抗主要是针对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单一抗原表位的单个单克隆抗体(后续简称单抗)制剂。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狂犬病单抗代替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oglobulinRIG);同时,明确将开发含有2种或2种以上具有不重叠表位的单抗产品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因为此类单抗组合制剂将提高中和狂犬病病毒的有效性和范围。目前,全球范围内狂犬病单抗组合制剂的研发、临床试验在加速推进,并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优势
与传统的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quine rabies immunoglobulinERIG)、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相比,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优势主要包括:

(1)可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可及性与可靠性;
(2)单克隆抗体的抗体谱单一,可有效避免人血源制品抗体谱复杂的缺点;

3)与人IgG抗体结构高度相同,纯度高,人体耐受性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4)不存在血液制品的医学伦理问题及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潜在风险;
5)比活性高,效力高于RIG,且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干扰作用小。

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经用于多种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主要包括杂交瘤细胞技术、单个B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等。通过杂交瘤细胞系技术制备的鼠源狂犬病单抗(IgG)重链可变区(Fc)具有种属特异性,需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其替换为人免疫球蛋白(IgGFc片段,生成人鼠嵌合狂犬病单抗。狂犬病单抗研发中,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应用较为普遍。

普健生物噬菌体展示抗体发现技术平台拥有丰厚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提供构建噬菌体展示抗体文库、噬菌体展示多肽文库、抗原表位筛选、抗体亲和力成熟等技术服务。同时普健生物具有鼠源天然抗体文库、兔源天然抗体文库、纳米抗体天然抗体文库、重组全人源噬菌体抗体文库等。基于严苛的QC检测,可确保总插入率及正确率——片段插入率 100%,抗体序列正确率 >90%;具备抗体序列多样性分析如种系基因(Germline)分析、互补决定区(CDR)分析等。

噬菌体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主要通过将羊驼体内产生的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单域抗体的可变区片段展示到噬菌体表面来实现的,然后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技术从羊驼抗体库中筛选得到最适合的抗体序列。目前我们的羊驼养殖基地已经正式运营,基地可提供每年近百头成年羊驼用于免疫,能稳定提供大量的免疫抗原。

案例展示
普健生物构建了千亿级纳米抗体文库,并从文库中筛选出针对新冠 NTD domain 的纳米抗体。



基于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纯度高、比活性高,可持续规模化生产,且无血源病毒污染风险等优势,对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剂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和临床人体试验结果证实,该制剂对狂犬病病毒具有广谱中和作用,与疫苗联合应用对疫苗的主动免疫影响小,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Lyu Xinjun,Dong Guanmu,Liu Xiaoqiang,ect.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rabies virus mono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23,103(32)2475-2479.